上周在朋友群里说了两个小币种,一个是LSK在1.2U接,挂1.5U卖,周日早上成交的。
另外一个是ZRX,0.43U接,挂0.53U卖,昨晚说了没多久就拉起来成交了。
小币种有机会了小资金玩玩,赚U~
Kim说,怎么进群?
我说,朋友群是付费的。
Kim说,多少?
我说,2500终身,7月1号后是3000,每半年门槛涨价500元。
Kim说,现在是3千?
我说,现在是2500。
秒转了,Kim是佛山的,人狠话不多,闷骚的男人才更让女人欲罢不能~
昨天,币圈被MicroStrategy CEO Michael Saylor的惊人言论给惊艳到了,他说:“未来比特币将被推高至1400万美元。”
元旦前后,他还主动透露,他的公司已累计持有88000个比特币。在更久远的上古时期,即2009年1月11日,比特币早期核心成员Hal Finney也预估了比特币将达到1000万美元一个。
Michael Saylor和Hal Finney虽然都给出了天价的价格预测,但他们都没有给出大概的时间点,大家还是很懵,是5年内呢,还是10年内呢?
怎么看待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的疯涨?
有人使出鸵鸟策略:“不管币涨跌,我都不买!不买就和我没关系!
把 “币” 换成 “房子” 看看:“不管房子涨跌,我都不买!不买就和我没关系!”。你不买房就不受房价上涨影响了吗?
同样刚毕业工作的两个人,一个人100万买了房子,过了10年,100万的房子涨到了1000万。
另一个人不买房,100万存银行变150万,这两个人是天上地下的两个阶级。
更气人的是,有1000万房子的人,完全可以拿房子抵押借钱出来花天酒地,一年花了100万,然后一看,咦,为什么房子一年从1000万涨到1200万了?为什么钱越花越多了?
真是令人苦恼。央行永不停息印钞,对社会财富进行重新分配的过程中,如果不参与分配过程,那就只能成为被分配的那一方。
“什么都不做” 并不是 “不做选择” 而是 “选择保持原状”,“不买房” 并不是不做选择,而是 “在房子和纸币中,选择存纸币”。
“不买币” 也不是不做选择,而是 “在币和法币中,选择买入法币”,在石头和鸡蛋的对决中,选择当鸡蛋。
上个牛市初期,跟现在时间线差不多,一个网友问我XX代币怎么样,我说太垃圾了,一眼假的玩意。
然而,这个辣鸡币后面涨了大概60倍,这个网友每天给我晒下这个币,天天吐槽我,到处黑我,卧槽,要不是顺着网线爬不过来,我估计要被他给活活捶死。
直到19年中旬,朋友圈有一段时间没看到这个网友了,才想起来貌似好久没给我晒,我去查了查这个币,你猜怎么着?归零了。
心情复杂的我,搜了下这个网友微信名字,找到,发信息,提示:对方不是好友,无法收到你的信息。
好吧,不知道是赚大了,看不上咱,删了。还是亏的裤子没了,不好意思联系?
市场狂热起来,什么技术面,什么负面新闻,什么经济模式不好,什么官方筹码太多,这些玩意,在拉盘面前,都是不值得一提。
上个牛市,有个挺出名的币,涨得官方都把筹码卖光了,还在涨,连官方都尼玛踏空了,你说怎么分析?
我和Kim说,BTC、ETH才是老婆,其他可以说都是小三,偶尔和小三玩玩新鲜下,有钱了还是给老婆,保持长期在线,慢慢就能发现又能成为老婆的小三。
在比特币第一次冲击两万美元的时候,瑞波发布了一个空投代币的利好,然后没几天拉了三倍,把行情带上了高潮,前些天以太坊也大涨几天把行情带上了高潮,这次莱特币也公布了空投代币的利好,交易所还没表态。
会不会又爆拉一波?
Powered by bi8.btcmoney.cc